智星看世界—伯德冰川
来源: | 作者:Smart Satellite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154 次浏览 | 分享到:
伯德冰川位于南极洲,流经不列颠岭和邱吉尔山脉之间,处于横贯南极山脉区域,长约136公里、宽24公里,是南极洲较大的冰川之一,冰川在 SAR 影像中的表征较光学影像更加独特、显著。

在极地地区,大量的降雪积累形成厚厚的积雪层。积雪在自身重力以及地表热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融化、冻结形成粒雪。粒雪在上覆雪层的持续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压实、重结晶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自中心向边缘缓慢地流动,逐渐汇聚形成了冰川伯德冰川位于南极洲,流经不列颠岭和邱吉尔山脉之间,处于横贯南极山脉区域,长约136公里、宽24公里,是南极洲较大的冰川之一

冰川在 SAR 影像中的表征较光学影像更加独特、显著:

1由于冰川与周围地形、岩石等物质的散射特性存在差异,伯德冰川在 SAR 影像中通常能呈现出清晰的边界,可明显区分出冰川主体与周边的山脉、岩石地带等。

2冰川走向和弯曲形态在 SAR 影像上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来,可据此分析冰川的流动方向和路径。

3冰川表面的纹理在 SAR 影像中也有独特表现。例如,冰川表面的冰裂缝会呈现出线性或网状的纹理,这些纹理的分布和密度可以反映冰川的运动状态和变形程度;而冰川表面的积雪则可能呈现出相对均匀的纹理特征。

4)伯德冰川表面的积雪对雷达波的散射较弱,在SAR 影像中通常表现为较低的灰度值,呈现出较暗的色调;冰面部分对雷达波的散射相对较强,灰度值较高,在影像中显示为较亮的区域;消融区与积累区:根据灰度值的差异,还可以大致区分出伯德冰川的消融区和积累区。消融区由于表面物质的变化和水分的存在,其雷达波散射特性与积累区不同,在影像中灰度值会有所差异,积累区通常灰度值较低,而消融区灰度值相对较高。

智星空间成立于2018年5月,是一家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实现卫星与雷达商业闭环的企业。公司是国际宇航联会员单位,是国内最早聚焦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并具备星载一体化设计能力的企业。公司目前已经先后完成四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其中2024年2月3日发射230kg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济高科创号,充分展示了公司在卫星总体设计和雷达总体设计方面的能力,这是国内首颗3D打印的采用星载一体化设计的雷达卫星,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的星载雷达载荷发射入轨并顺利投入商业运营,这在商业雷达卫星领域具有较高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公司目前正在建设12颗卫星组成的高时效商业智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任务指令即时上传,在轨雷达成像解译,小时级的关键数据回传。此外,公司针对轻小型无人机开发了MiniSAR产品,并实现批产,具备实时成像全极化及高达0.1m分辨率能力,具备国际领先水平。